3月17日,蘭考縣老韓陵村村民張勝武唱起豫劇隨身碟《焦裕祿》。老人說,每當想起焦書記,就會唱上兩句。⑤3 本報記者史長來攝
  ■SD記憶卡來自蘭考的報道
  □本報記室內裝潢者田建光童浩麟劉勰
  又是一年春來到。3月中旬的蘭考,泡桐樹在陽光下養著精神,昔日風沙瀰漫、鹽鹼茫茫之地ssd固態硬碟測試,如今已是泡桐的海洋。
  “看到泡桐樹,想起焦裕祿。”半個世紀前,焦裕祿帶領蘭預防癌症飲食考人民培育泡桐,防風固沙,根治鹽鹼,因積勞成疾長眠在了蘭考大地上。
  3月17日,記者來到蘭考泡桐的發源地——城關鄉老韓陵村。
  “泡桐為啥長得好?因為它們把根深深地扎到基層”
  鄉親們說:“焦書記一直惦記著咱老韓陵。”
  時任村支書的郭志忠老人向記者介紹,焦裕祿來到蘭考一周後,便騎著自行車來到老韓陵。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,他將泡桐作為根治風沙、內澇、鹽鹼“三害”的抓手。為此,焦裕祿在這裡建起泡桐試驗站,培育苗圃林,還留住了兩名技術員朱禮楚和魏鑒章。
  老韓陵村的老人對朱禮楚印象很深。朱禮楚老家在江西,畢業於南京林學院,已經過世。
  朱老身邊的人回憶,他們剛來蘭考時,住在一片沙地的兩間草房裡,喝著帶鹼味的水,吃著粗糧野菜,加上風沙乾旱,使這兩位南方的年輕人很不適應,逐漸生出撤走的念頭。
  但在和焦裕祿一次聊天后,他們改變了想法。
  那天,焦裕祿來到了苗圃。見面不久,焦裕祿像覺察出了什麼,指著一棵泡桐樹高興地說,泡桐為啥長得好?因為它們把根深深地扎到基層,汲取大地的營養,才能結出碩果。這番話對兩個年輕人觸動很大,他們遂把焦裕祿引為知音、大哥,再也不提調走的事。
  焦裕祿還十分關心兩人的生活,當時糧食供應實行粗細糧搭配,焦裕祿知道他們是南方人,吃不慣粗糧,就叫人把當時幹部才有的細糧指標換成兩袋大米背來,這讓他們感動不已。“來蘭考後悔,留在蘭考不後悔。”在焦裕祿人格魅力的感召下,兩人在沙地中挖出地窖,在艱苦的地窖中堅持做試驗,逐步摸索出插枝培育、農桐間作等適合當地的種植方法,從此,蘭考人民有了根治“三害”的利器。
  “不光重培育,還重管理。焦書記工作思路清晰,還特別講究工作方法。”郭志忠回憶道。
  他告訴記者,剛發育的桐苗特別嫩,一次一個犁地的村民不小心碰壞了樹,焦裕祿得知後,把村裡的幹部群眾都召集過來,給樹開了一個“追悼會”,講這棵樹“生前”的好處、被毀掉的痛惜,還和村幹部們“約法三章”。參加了這場別開生面的“追悼會”,村民們都把教導記在了心裡。
  此外,村裡的3個小伙伴張根群、張林田、張根生自發地組起護林隊,被焦裕祿贊為“護林小英雄”。
  現年68歲的張根群回憶說,當年培育一棵桐苗,能發出30到40棵的枝,他們看護的苗圃基地有100多畝。在精心培育、管理下,當地的泡桐茁壯成長。“就幾年光景,俺們村從站在村口看不見一棵樹,變成了站在村口看不見房——都被樹擋著了。”
  “他的心中有群眾,永遠活在人民的心間”
  前人栽樹,後人乘涼。焦裕祿不會想到,他當年為抗擊風沙種下的泡桐,隨著時間的推移,“含金量”與日俱增,毫不起眼的泡桐樹不僅徹底改變了蘭考的生態環境,還給蘭考人帶來了商機,成為該縣農民脫貧致富的“綠色銀行”。
  由於受地理、土質、氣候等條件的影響,在沙質土壤中生長的蘭考泡桐材質輕柔,結構均勻,不翹不裂不變形,耐腐蝕耐高溫,製成的樂器音質優美,是製作古箏、琵琶等樂器的首選材料,被稱作“蘭桐”,受到眾多樂器廠家的青睞。
  如今,圍繞著泡桐樹開發的相關產業已成為蘭考縣的支柱產業。統計顯示,截至目前,蘭考泡桐產業年產值已達60多億元,全縣泡桐從業人員達6萬多人。群眾由衷地說:“要想富,栽桐樹,生產致富好門路。”
  走進今天的蘭考,就走進了氣勢磅礴的泡桐之鄉。昂首雲天的泡桐樹落戶在田間、路旁,挺立的桐林形成一道道阻擋風沙的堅固屏障;優質的桐木成為蘭考人民的豐厚資源……
  蘭考人民,因泡桐而變,但不變的是對老書記的思念。
  1964年3月15日,焦裕祿最後一次來到了老韓陵,當他發現埋條的桐苗出土了,一畦畦、一行行、一片片,綠得發亮,高興得像個孩子:“好哇!好哇!這家伙它出來啦!”
  8天之後,肝疼得再也直不起腰的焦裕祿不得已離開蘭考去開封治病。
  朱禮楚,這個將焦裕祿引為知己的贛南小伙,一直堅守在沙丘的地窖里,延續著焦裕祿未竟的事業,將不毛之地披上綠裝,一直到死都在為蘭考的林業奮鬥。病前,他經常漫步於翠綠的泡桐下,一遍一遍徘徊在“焦大哥”和他並肩走過的小路上。
  張根群和他的小伙伴們,繼續肩負著焦書記交付的使命,守護著村子周圍的桐林。兩年後,焦裕祿靈柩移至蘭考,他們破天荒地在村頭一人刨了一棵樹,種在焦裕祿墓前。
  村民張勝武,曾經誤以為查看花生長勢的焦裕祿是在偷花生,將焦裕祿“逮住”,卻收穫了對方表揚。他和村民楊德龍一起,創作了多部歌頌焦書記的豫劇。
  記者將要離開時,已是古稀之年的兩位老人興之所至,拿出了二胡,唱起了幾十年前的段子。不多時,在這片村頭的空地上,村民們都圍攏過來,年歲大的跟著和,年輕一些的打著拍,懷裡的小孩子也伸著頭支著耳朵靜聽。
  幾十年不變的心聲穿破時空,迴響在村子的上空:
  “今天是5月14日,焦書記逝世的那天,蘭考人民把他來思念,他的心中有群眾,永遠活在人民的心間……”
  四周泡桐環抱,靜穆莊嚴。③11  (原標題:播撒蘭考綠色的希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gkkrcybs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